农金访谈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不仅是坚持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体现,也是银行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下一步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围绕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创新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将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本报记者 王丽娟3亿左右的新市民,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金融需求旺盛的重要群体。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背景下,新市民金融服务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方面,更成为银行业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力业务创新的重点。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新市民方面有哪些优势?目前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发展如何?新技术和数字化在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中有哪些作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对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进行了专访。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中国经济时报: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新市民方面有哪些优势?目前在服务新市民方面发展如何?董希淼: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不仅是坚持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体现,也是银行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下一步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围绕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创新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将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共4次提到新市民金融服务,特别是提出“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金融服务不断深化”,并将其列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之一,这些要求跟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非常契合。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在服务新市民方面有很多优势,一方面是人缘、地缘优势,其对本地的情况更为了解,更容易了解新市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组织架构相对简单灵活,贴近市场和客户,产品和服务创新速度较快。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思想上开始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并将其列为工作重点。同时,在产品服务上进行了创新,如推出了专属银行卡,特别是在信贷方面创新了不少产品,如“新市民贷”等。在服务方面也在不断开展创新,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更好地契合新市民的特点。特别是许多农商银行,设立了新市民金融服务专区,开展专门宣传活动,同时进入社区、工厂和园区,针对新市民集中的企业,还上门开展专项活动。不过目前针对新市民的产品和服务仍有优化和创新空间。新市民不仅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还包括刚毕业工作的大学生。目前,满足新市民购房需求的信贷产品相对较少;同时,国家正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建设,新市民还需要与租房相关的信贷产品,这都需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在上述领域加快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可能性、可得性和可控性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新技术和数字化在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中的作用?董希淼:加快和深化金融科技赋能,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做好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两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可得性和可控性。一是金融科技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数据显示,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成本是面对面处理业务所需成本的1/5左右,是网点和代理点成本的1/35。随着智能手机广泛普及,我国手机银行等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基于手机银行加快产品创新,让金融服务无处不在、触手可及,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也有助于降低小微企业、新市民融资成本。二是金融科技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能性。我国现有的信用报告范围覆盖仍有不足,一部分新市民由于缺乏信用数据,难以享受正规的金融服务。借助金融科技,搭建开放平台,依法合规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得更多维度信息,一方面链接到在线场景和用户,一方面链接到各类金融机构,降低信息不对称,就会提高获取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三是金融科技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控性。近年来,一度蔓延的“校园贷”“现金贷”,之所以深陷“高利贷”漩涡,原因之一是相关平台缺乏风控能力,企图通过高利率覆盖高风险,以及通过暴力催收挽回损失。而借助金融科技加强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反欺诈,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的风控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任重道远中国经济时报:深挖新市民“蓝海”市场是一个长期工程,您对2024年农村金融机构做好新市民消费工作有哪些思考与建议?董希淼: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主要责任在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责无旁贷,任重道远。首先,在认识上应提高站位,高度重视。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是坚持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应把服务新市民纳入发展战略,作为普惠金融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发展重点,持之以恒加大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新市民群体的占比。其次,在行动上需要继续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应面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大学毕业生等人群,针对就业、创业、消费、居住等不同需求,推出期限灵活、额度和费率适中的产品。比如,可推出新市民“培训贷”“租房贷”。再次,充分应用数字技术理念和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大力发展数字金融,通过获取多方数据和信息等方式对新市民进行精准画像,创新对新市民的信用评价方式,降低对抵质押物和担保公司的依赖,提高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效能。最后,要加强和改进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应采取多种形式,着力提升新市民的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如部分新市民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意识较弱,对金融骗局和网络电信诈骗识别能力相对较弱;部分新市民办理多张信用卡和网络借贷,却缺乏还款能力。针对这些人群,要培育其契约精神、诚信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评估信用和承担自身风险,量入为出,合理借贷,积极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20255.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