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助人非替人,人工智能发展的路径与“边界”究竟在哪儿?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婧宜助人非替人,人工智能发展的路径与“边界”究竟在哪儿?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正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李心怡 摄盘点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工智能一定是其中之一。过去几年,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对于未来该如何发展人工智能,许多代表委员亦有很深入的思考。当前,社会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双刃剑”效应讨论逐渐增多。一面,是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另一面,是人们对其可能“挑战”人类地位、失控导致智能向“恶”的忧虑。“我们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不是来替代人的,而是来帮助人的。”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给出这样的答案。事实上,业内也对由AI引发的问题高度关注,尤其是在伦理方面以及AI在不同国家和发展阶段间的争议。王坚认为,当大众谈论AI的安全性、AI的风险以及AI的伦理挑战,恰恰说明我们正身处于人工智能发展相对走在前列的地区和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是不平衡的,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而言,他们面临的最大风险其实是建立这方面的能力。”王坚向记者分享自己的一段经历,作为奥林匹克AI议程工作组的一员,他曾与国际奥委会相关负责人就AI将改变奥运体育的话题进行探讨,对方非常明确地表示,现在是主动改变或被动被改变的时候了。国际奥委会决定积极主动地改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改变。而将AI引入奥林匹克运动,是为了帮助运动员、帮助观众、帮助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不仅是王坚,省两会的现场,代表委员们也抱有类似观点——在这场浪潮中只有主动拥抱它、掌握它,才能站稳脚跟,不被淘汰。那么,我们该如何拥抱和掌握人工智能?又该如何掌握其“边界”?2024年9月,王坚曾在联合国举办的未来峰会会后与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和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政策专家共同商讨了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人工智能应把能力建设、发展机遇和安全或伦理风险放在一个框架来发展。王坚分析,当下所有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作出的决定。很难轻易以现有的规则来判定对错,也没有一概而论的发展路径,应当结合框架中三个方面各自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考量。就边界而言,王坚主张,在当前阶段,无论是在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维度,还是在人工智能治理范畴内,均仍处于向外拓展初期。伦理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正确观”值得被再次思考,过去的社会治理体系也可能被逐渐打破。具体而言,随着AI换脸的发展,未来是否会产生新的身份认证标识,值得期待。发展维度,当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陆地上,而在海洋、天空乃至宇宙等更为广阔的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尚待深入探索与开发。这也是王坚及其团队正在努力和探索的。在海洋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的当下,王坚与其他省代表正在思考的方向,便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向深海拓展,为浙江带来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支持杭州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王坚充满信心。“今天比人工智能发展是比加速度的时候。杭州的机会在于我们在人才、投入等方面积蓄了很多势能,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把它释放出来,会有很好的加速度来支持产业的发展、转型,走在别人前面。”王坚表示。“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28646.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钱江晚报的头像钱江晚报
上一篇 2025年1月17日 下午4:10
下一篇 2025年1月17日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