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秒懂快科技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各个行业、领域取得广泛应用,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工具。作为人工智能服务的核心要素之一,算力是其能够提供强大计算能力的关键。因此,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行业高效增长之际,其对智算算力和算力服务模式的需求也不断升级。为此,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重点指出,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提升智算算力供给能力并强化智算算力在多场景下的赋能能力。
2023年,中国移动在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大会上发布了《中国移动NICC新型智算中心技术体系白皮书》,旨在通过新型智算中心技术体系,系统性重构算力基础设施。此前召开的中国移动算力网络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再次表明,要将算力基础设施深度融智,使其从互联网应用向AI原生应用转变,进而打造出大规模、高性能、低能耗的算力供给能力。作为中国移动的“算龙头”,移动云持续深化智算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AI服务能力升级,以期通过“由云向算”进阶,智赋千行百业。
打造“大规模智算集群”,夯实智算算力供给能力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快速发展的当下,通用算力资源占比过高,智算算力资源不足,导致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门槛及使用成本偏高,企业难以“轻装上阵”进行数智化升级。为此,移动云在算力网络“4+N+31+X”资源布局的基础上,依据“集中训练、分布推理、统一管控、弹性调度、自主可控、绿色低碳”原则,统筹规划了“N+X”智算中心布局体系,有序推进智算中心建设,以期通过高性能算力底座打通人工智能服务“大动脉”。
日前,中国移动正式对外发布了我国规模最大单体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该智算中心部署AI加速卡约2万张,AI芯片国产化率超85%,智能算力规模高达每秒670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同时,中国移动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投产首批12个智算中心节点,建成后算力规模可达11EFLOPS(FP16),能够实现对“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的基本覆盖,满足行业用户大规模、低时延、多样化的智算算力使用需求。
攻坚底层核心技术,面向人工智能类业务场景升级IaaS服务能力
在自身算网资源能力基础上,移动云还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升级算网底座能力,重塑产品形态。计算能力方面,移动云全面升级了大云磐石算网原生硬件体系,打造出具备模块化、多平台、高规格等特点的一机多芯服务器,使其能够在同一套模块化组件内支持多个CPU平台主板,实现算力的灵活切换;同时移动云还对COCA异构计算架构进行升级,打造了五大卸载引擎并自研了算力原生平台,该平台通过定义400+标准算子并与6大厂商深度适配,能够让用户实现“一次编码、多处执行”。
产品创新方面,基于大云磐石算网原生硬件体系及COCA2.0异构计算架构,移动云第六代通用算力型云主机能够在中小型应用场景下,基于AMXAI加速能力,通过CPU对知识检索、问答系统和摘要生成等轻量AI应用进行加速,大幅提升了产品性价比。此外,为助力用户轻松应对AI时代的海量数据处理与存储压力,移动云还推出了面向AI智算场景的文件存储产品及企业级数据湖,该文件存储具有百GB/s带宽吞吐的极致性能及高效流通的数据存储能力,企业级数据湖则能够实现资源的独立扩展和优化,以统一处理分析平台大幅提升企业大数据分析时的灵活性和速度。
构建“人工智能+”服务模式,以普惠化服务赋能产业升级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度融入数智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各个核心领域与关键环节,但对于众多行业用户而言,实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依旧存在开发门槛高、周期长、技术“行业对口”性不强、产品或服务扩展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为此,移动云围绕大模型训练、推理和应用三大场景,以“人工智能+”理念为核心,将复杂的AI算法标准化封装,推出PaaS、MaaS等智算服务,打破了算力与应用之间的鸿沟,让用户能够一站式获取普惠化人工智能服务。
依托强大的算网资源优势,移动云打造出智算领域“复兴号”——移动云智算平台。该平台内置了多种先进框架和加速套件,能够高效支撑万卡并行训练与分布式灵活推理,大幅降低了人工智能开发难度,让用户可轻松获取从数据处理、模型开发、训练作业到模型推理的一站式AI训推服务。此外,移动云还通过汇聚九天、开源及商用等在内的数十个基础大模型、上百个行业大模型和上千个AI原生应用,打造出全国最大规模、最开放的大模型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模型微调、精调、评估工具链、开发工具链等全方位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普惠化的模型服务。
与此同时,移动云也积极推动着人工智能服务在关键领域的应用。近期,移动云通过联合电子、通信网络行业龙头企业,落地了一批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标杆项目,同时其一站式智算产品体系也已投入实践。此后,移动云将加速“由云向算”脚步,深化技术攻关与服务创新,不断通过覆盖资源、平台、应用的AI全链路服务,释放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创新效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16779.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