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焦点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多个新提法释放新信号

焦点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多个新提法释放新信号焦点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多个新提法释放新信号焦点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多个新提法释放新信号图片来源/新华社■张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举行,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本次会议涉及金融工作、金融监管及金融改革等内容,从全局高度为下阶段金融工作确定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多个新提法释放出新信号。时隔6年从“全国”到“中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为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自1997年以来每5年召开一次,距今最近的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7年7月召开。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时隔6年,金融领域最高规格会议再次召开,已升格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全国”到“中央”一词之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温彬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重要贡献。这充分表明,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金融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防范风险、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金融稳定和监管、机构改革等领域的政策部署,对我国中长期金融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根据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委。本次会议是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组建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金融工作会议,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首提“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会议指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展现了中央对金融的高度重视,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作用的高度关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我国不仅是金融大国,也要成为金融强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然伴随着金融由大而强。金融强国需要高效、稳健、开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金融体系。这需要我国积极推动金融人才的专业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切实推进金融机构的高质量建设,大力推行金融市场的全球认知力、认可度和认同性。温彬分析认为,我国金融“大而不强”,不仅与经济和科技实力不匹配,而且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以及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规模地位不匹配。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需要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服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国际金融产品,数字化的金融基础设施。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在制度体系、市场建设、金融监管等领域推进改革发展,构建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更好为实体经济赋能。此次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金融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吹响“集结号”。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本次会议多次提到“风险”与“监管”,凸显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会议要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田利辉看来,这表明金融领域工作重点之一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以确保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发展不仅需要金融的高效率,而且离不开金融的稳定度。当前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风险包括房地产等行业信用风险、地方债城投公司坏账风险、资本市场结构性流动风险和国外金融危机溢出风险。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继续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意味着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金融严监管基调将会延续。对于房地产金融风险,他认为,在各项房地产支持政策持续发力前景下,四季度楼市有望延续回升势头,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有望减轻。随着宏观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增强,房地产行业低迷对整体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将得到有效缓和。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日前提出“防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风险传染,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而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继7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继续提及“活跃资本市场”。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名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活跃资本市场”的核心目的在于扭转预期,防范股市风险。近两年来,资本市场异常低迷,不利于宏观经济建设。因此,中央再提“活跃资本市场”,意在提振市场信心,对经济结构转型、企业创新发展、居民财富管理等将产生深远影响。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04513.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中国经济时报的头像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 2023年11月1日 下午11:30
下一篇 2023年11月2日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