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科技引领,向“新”而行 工行杭州分行创新银企合作,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慧婷科技引领,向“新”而行 工行杭州分行创新银企合作,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明前龙井茶坐上了“无人机”,做饭送餐都有机器人代劳……这些梦幻的黑科技,在杭州越来越贴近市民生活。当GDP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后,科技创新也驱动杭州向“新”而行。每一颗科技创新的种子,在成长为枝繁叶茂大树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科技金融被确定为“五篇大文章”之一,作为区域内较早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探索的国有大行,早在2019年,工行杭州分行就设立了专门服务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客户”的四新业务团队。2021年3月,工行杭州分行成立“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现已更名为工行杭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正式开启了科技金融专业化经营之路。截至2023年,工行杭州分行科技金融板块贷款超千亿元,近三年翻了一番,增速远高于分行整体公司贷款增长率,投入力度之大,可见一斑。科技金融是如何赋能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近日记者走访杭州余杭、滨江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了解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发力“国产替代”的背后故事。护航企业12载发力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在杭州城西面的“未来科技城”,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已成为区域发展的创新动能。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归创通桥),一直坚持“创新驱动、平台赋能”的战略,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且可负担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旗下拥有“归创医疗”、“通桥医疗”两大品牌,分别专注于外周血管介入和神经血管介入业务。科技引领,向“新”而行 工行杭州分行创新银企合作,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蛟龙颅内取栓支架——归创通桥研发的核心产品之一,可捕获和消除血栓堵塞血管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等神经血管疾病的微创器械。“我们企业是2012年成立的,别看现在杭州总部的产业园占地超30000平方米,当年刚创业的时候,我们还蜗居在城西一个汽修厂边上的破旧厂房。”归创通桥财务总监蔡连祥回忆,当时企业周边也没什么银行网点,“最早还是通过古墩路上的工行杭州城西支行办理相关业务。”那时候,归创通桥创始人赵中博士刚刚归国,曾供职强生等全球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的他敏锐捕捉到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风口,选择归国创业发力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这也是“归创”通桥名字的由来。在考察多地后,归创通桥最终选择扎根杭州余杭,也是从那时候起,归创通桥与工行杭州分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2012年企业成立以来,我们和工行已携手走过了12个年头。”蔡连祥至今仍记得,当年企业办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还是在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一块儿办理的。2018年,归创通桥在余杭拿下地块,拟建造载药球囊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心,但当时企业仍处于前期研发投入阶段,多款核心产品仍在申报过程中,暂未上市销售,财报持续亏损,又没有历史经营数据和行业参考数据,对未来销售的不确定性,使得贷款申请并没有那么顺利。“公司当时还没有进入B轮融资,账面流动资金也少,真的是艰难时刻。”蔡连祥告诉记者,好在工商银行及时伸出了援手。工行杭州分行、余杭支行的信贷团队多次上门与企业负责人、研发技术人员及销售团队人员进行沟通,并通过翻阅大量行业研报和外文资料,详细了解行业背景、技术路径等,最后通过科创评级模型和多措并举交叉验证,顺利完成了项目审批与投放。“8000万元的项目贷款到位后,2019年产业园顺利开工建设,2021年,归创通桥搬入现如今全新的产业园区。”蔡连祥告诉记者,也是这一年,归创通桥鸣锣上市,成为余杭首家在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引领,向“新”而行 工行杭州分行创新银企合作,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占地38000平方米的归创通桥产业园截至2024年4月,归创通桥销售网络已覆盖国内3400家医院,43款产品获准在国内上市,8款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逐步成为中国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导者。归创通桥2023年全年业绩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高速增长达5.3亿元,同比增长58%,毛利润同比增长52.4%达3.8亿元。同时,归创通桥持续扩大海外市场业务,公司海外业务已拓展至19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引领,向“新”而行 工行杭州分行创新银企合作,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截至2024年4月,归创通桥销售网络已覆盖国内3400家医院十年磨一剑,资金是科创企业的生命线,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尤为如此。工行杭州分行12载支持陪伴该企业一路成长,用心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如今,该企业与工行杭州分行的合作范围也逐步扩展至本外币资金结算、存贷款、代发工资等多个领域,并为企业提供外汇政策咨询、跨境资金结算和资金优化配置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创新银企合作推动医药行业数字化改革弄潮儿向涛头立,在钱塘江南岸的“国际滨”,一大批科技型初创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背后也有金融活水的悉心灌溉。随着国内医疗改革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医药行业需要通过加快产品上市、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来面对愈加残酷的挑战,由此催生了面向研发、生产、流通各垂直类数智化服务商的数字化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明度智云(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当时我们也考察了很多赛道,最终选择深耕医药行业。”明度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立君回忆,彼时服务医药行业的核心数字软件都依赖于国外公司,于是“国产替代”的种子就在公司创始团队心中萌芽了。明度智云与工商银行结缘是在2021年。“在此之前,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自有资金和股权融资,银行对我们这一类科技技术企业的投入相对保守。”王立君介绍,不同于一般传统制造企业有设备、厂房等可作为抵押资产,“我们最‘贵’的资产却是技术人员和软件产品。”但是,工行科技金融中心与钱江支行通过科创企业专属风控模型,加大研发团队、研发成果等特征因素的评级权重,技术人才、商业模式、市场前景、股权投资等也成为融资准入门槛、授信额度测算的新核心要素。“作为国有大行,工行是开放且创新的,对我们这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王立君点赞道,“有了国有大行的资金支持,我们也更有信心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药企提质降本增效,通过银企合作赋能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引领,向“新”而行 工行杭州分行创新银企合作,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公司联合创始人王立君介绍明度智云数字化精益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目前,明度智云已取得180多项专利、25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服务超过350家药企客户,为其提供从研发、质量、制造到物流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跻身国内领先的生命科学领域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科技引领,向“新”而行 工行杭州分行创新银企合作,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明度智云已取得180多项专利和25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奋楫者先,勇进者胜。近年来,在“国产替代”的东风下,创新医药企业获得了快速增长,工行杭州分行坚持科技引领,加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金融力量为新质生产力锻造“新引擎”提供强劲动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行杭州分行服务“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企业超1700家,科技金融板块贷款余额超1200亿元,居工行系统内全省第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00942.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钱江晚报的头像钱江晚报
上一篇 2024年5月8日
下一篇 2024年5月8日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