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11月19日文章,原题:字典新词:一个可以澄清可怕现实的娱乐游戏 当《剑桥词典》近日宣布将“hallucinate”(产生幻觉)列为2023年年度词汇时,它指的并不是它本身的定义——“看到、听到、感觉或闻到不存在的东西”的一种人类情况,而是指人工智能发展出杜撰或伪造事物能力的现象。加拿大作家娜奥米·克莱恩指出,“为什么要称这些错误为‘幻觉’?为什么不是算法垃圾?或故障?”克莱恩认为,通过借用人类的心理学、幻术或神秘主义的语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设计师们试图证明自己是在创造一种“有生命”的智能体,以此让我们相信这种智能将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字典的年度词汇是一种奇怪的固定节目,一种与营销机会相结合的娱乐游戏,受到世界各地词典编纂者的热烈追捧。记得《牛津词典》2022年年度词汇遴选的人都知道,这些英国人的后代是多么古怪:在被邀请做出自己的投票时,318956人(占总投票的93%)选择了“摆烂”(goblin mode)。尽管这个短语本身已经出现了十多年,但根据搜索引擎“道琼斯路透商业资讯”的数据,“goblin mode”首次出现在英国报纸上是在去年2月的《观察家报》上。不过,总的来说,年度词汇是从词典自己网站上的搜索结果中提炼与统计出来的,不仅代表了人们想要查询的一些困惑,还揭示了他们试图弄清楚这些困惑的方式。“产生幻觉”的新定义其实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将人工智能技术拟人化,而这往往伴随着对于新技术过于简单化和误读的风险。其实,至少从19世纪早期的小说中出现弗兰肯斯坦这样的怪物开始,文学作品就开始采用人性化的隐喻来构思机器的形貌。这种文学戏法并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专利。玛丽·雪莱这部小说的全称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写于一个同样充满深刻的科学与技术剧变的时代。它的副标题引用了一个希腊神话中的神,其为帮助人类窃取火种而遭受永远的折磨。如今,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无论是正因新技术而激情燃烧的世界,还是可能失控的人工智能,都需要一个新的或重新定义的隐喻词汇。我们也需要为个别词语的使用进行更多思考和讨论。(陈欣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80170.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