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现在元宇宙的猜想变成了一种科幻小说大赛,这样的故事在人工智能领域也上演过很多次。我觉得3D体验是未来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的底层还根本上是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构建新的社交身份、用户信用,降低交易成本,为更多的个体创造一个新的数字生活方式。
我把它理解为互联网的升维,游戏的降维。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虚拟世界的游戏,它们都具备元宇宙的雏形。但是它们跟今天说的元宇宙有共通有差异。今天说的元宇宙,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连接现实。
向实扎根,向虚而生。它一定不是空中之城。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头号玩家》中的”绿洲“是元宇宙,因为它的经济系统和社会关系与真实世界是连接的。为什么我们会认为Soul是元宇宙,它也没有3D游戏化的场景,但是它创造了虚拟社交时空,也和现实世界有连接。
如果纯粹创造了完全不存在、与现实世界没有连接的虚拟世界,比如纯粹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世界中是一个”妖怪“,而不是连接现实世界、重塑身份ID,这是虚拟世界,但并不是所有的虚拟世界就是元宇宙。
再从产品进化的角度举一个例子:
假如时间回到2005年,有一家公司要做一个既是MP3又是照相机,既是手机又是PDA(掌上电脑),既做操作系统OS又做软件开发工具,既是软件商城又是开发者平台,我们会觉得这家公司疯了,匪夷所思,每一个单体的应用,都是需要一个大公司来实现的。
然而这个产品在2007年发布了,它叫iPhone。
我们可以类比说, 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承载了后来几十年移动互联网的“元宇宙”。
所以我非常赞同一种说法: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集大成者。
但是,正如iPhone不是那些模块和产品的拼接,不是诺基亚手机绑了一个触摸屏这么简单的逻辑,元宇宙也不是社交、游戏化、电商、可视化、区块链技术的拼接和堆砌。
如图所示,这张图的最内核是实业,我们的物理世界,蓝色的圈层是今天的互联网,外层的节点网络代表元宇宙。
可以说,元宇宙是互联网之外的又一个互联网。人们网络世界的命运共同体。
但它并没有抛弃、颠覆或者淘汰互联网,相反,它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外围,创造了一个新的、轻盈的网络时空。
过去我们试图在互联网内来解决的平台孤岛化、个体权益和存在感的湮灭现象,会发现越来越难。
过去的互联网模式是这样的:A平台用户,B平台用户,平台是中心,用户是隶属于平台的,它是平台中心化。
而在元宇宙这种分布式空间,用户是中心,是以用户为中心来连接那些ABC应用,就像现实世界中,我是消费者,我可以自由的在各个商场穿越,我们不会说我是A商城的用户,我到B商城需要重新换个身份证。
今天有了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支撑,在一个更高的纬度重新建立连接,很多问题就会变得更简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48708.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