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分论坛之一“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图为“深度融合·技术赋能”沙龙对话现场
新技术新应用为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深度融合·技术赋能”沙龙对话上,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更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跃红,新华社国际部视频团队代表徐海静,就“技术赋能,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展开讨论。
图为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分享观点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表示,全球现有47.6亿社交媒体用户,占全球总人口的人数将近6成,因此海外传播离不开社交媒体。以5G、AI、ChatGPT、元宇宙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为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拥抱新技术,更要探索新的传播模式和多种应用的终端。如何把技术优势转换成应用优势或平台优势,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国际传播争的是技术,拼的是平台,影响力、用户、流量是检验平台的标准。打造新的平台,开创开放新渠道、新航道,赢得更多的用户,是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目标。
图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更辉分享观点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更辉认为,媒体融合要以传播力为目标,坚持做好融合生态的发展。具体而言要做到三个“一体化”:内容一体化生产;技术一体化支撑;经营一体化统筹。
图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分享观点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认为,从数字媒体、融合媒体到新兴媒体,新媒体是发展的、进化的概念。除了“新形态”“新业态”,今天的传播特别是国际传播,需要我们关注“新生态”。我们在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应该把文明互鉴作为努力的方向。
图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跃红分享观点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跃红表示:“借助新媒体和垂直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穿透文化壁垒,减少彼此之间的文化误读,避免种种过度诠释和信息扭曲,在这个意义上建设新的交流、传播业态,为未来中国特色的文化推广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图为新华社国际部视频团队代表徐海静分享观点
新华社国际部视频团队代表徐海静分享了新华社近年来在国际传播融合创新、技术赋能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徐海静表示:“从事国际新闻、国际传播,我们(媒体人)作为主力军必须努力去适应、把握趋势,从传统的文字报道向可视化产品生产转型。”
新华网综编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43927.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