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晏秋
编辑 | 杨逍
在大国竞争和全球新基建时代,低轨卫星通信成为国际必争之地,通信基建是大势所趋。根据GSMA的数据,到2025年,低轨卫星通信产业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全球卫星通信收入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目前,我国已经申请了12992颗低轨频位,商业航天公司正成为卫星互联网中的重要力量。
在这种天地融和、万物智联的产业背景下,深圳星移联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移联信”)于2021年12月成立。它是一家专注于低轨通信载荷系统等相关产品及服务的公司,公司专攻低轨复杂任务载荷的总体设计、通信综合处理系统开发和硬件产品研制,旨在为客户提供符合其组网业务需求的通信载荷产品,满足3GPP最新标准体制协议和定制化专网需求,该载荷产品是技术要求极高的“大脑”,需要同时兼备通信和航天的复合能力,目前在国内跨界研制难度极大。它是低轨卫星业务处理的算力平台和管控中心,并要提供可持续演进的系统升级服务。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两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创享投资、梅花创投、奇绩创坛。
秉持着打造天地一体化、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理念,星移联信深度参与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在卫星制造阶段,它力求突破通信载荷尚存在的技术短板,尤其注重在5G星上综合处理等关键技术上的研究;在应用阶段,公司计划布局新一代终端硬件和时空大数据软件服务。同时,该公司深入整合硬件供应链,一方面,带动上游关键元器件、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共同降低大规模组网发星的量产成本,另一方面,从顶层设计入手,了解运营商星座规划,满足下游各类场景应用需求。
星移联信的创始人兼CEO彭媛媛自2015年起进行商业航天公司的创业探索,她告诉36氪:“与其他研究院所相比,星移联信在系统架构设计时即考虑到大规模商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优化,并尝试采用高处理能力的工业级芯片,以实现产品在功耗、重量等方面的优势;在软件上弥补了传统研究所5G通信开发经验的不足,以全球通信标准作为准则,不断优化算法。在这一过程中,商业航天公司既要克服基站上天的挑战,又要想办法降低搭建成本,还需要进行通信一体化的设计,星移联信总体上坚持了产品性能和技术创新优先的思路,希望完成从0到1的技术突破。”
战略布局上,星移联信已经于2022年11月完成了基于5G-NTN通信体制的移动通信业务验证。此外,基于3GPP R17 NTN最新技术标准,星移联信从频率规划、星座设计、通信体制、基带芯片、天线技术等领域进行了手机直连卫星(D2D)的开发工作,并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开始,作为通信载荷领域的关键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国家大型星座的建设,并成为5G卫星互联网行业标准制定小组的成员。
星移联信计划于2023下半年,完成综合处理载荷的在轨搭载验证,实现基于R17版本NR-NTN体制协议的天地链路打通验证;于2024年一季度,完成星移联信首颗试验卫星的发射,携带完整状态的综合处理载荷及激光等空口载荷,完成全链路双向通信验证,实现高性能基带赋能遥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验证,为后续载荷平台一体化设计提供验证支撑;2024年底,预计实现双星组网,完成路由、移动性管理、运控管理等技术验证,并在制造环节具备商用批产能力。
在业务团队方面,星移联信目前共有员工5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40%,技术研发人员博士占比为20%。载荷总体设计团队核心成员来自于航天科技集团、中电科等传统优势单位;通信团队主要来自华为、大唐、中兴等公司。公司创始人兼CEO彭媛媛作为国内商业航天的代表性人物,深耕产业多年,拥有深厚的市场化经验和产业资源。公司创始人兼CTO陈明,是具备国际视野的通信科学家,获瑞典查尔姆斯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系前爱立信中国首席技术官、国家5G重大专项技术负责人,在国际化移动通信技术上深耕20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18057.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